分類:投稿 作者:佚名 來源:網(wǎng)絡整理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4-24
當今收藏界,人們對金錢名利看得太重,卻忽略了最基本的知識積累和提高文化素養(yǎng)。表面上,藏界遍地是“國寶”,拍賣場上不斷破紀錄,但現(xiàn)實卻已千瘡百孔,遍地假貨連文物專家都疲于應付,遑論那些腦中只有“撿漏”、“暴富”的普通藏友。
關于文物造假,并不是某一地的“特色”,而是遍布全國,形成了一條龐大的產(chǎn)業(yè)鏈。據(jù)《地下作舊產(chǎn)業(yè)調(diào)查》顯示,全國從事文物造假的人數(shù)至少在10萬人以上,年產(chǎn)值高達100億。
為什么他們能制假售假呢?原因很無奈,這些作坊以制作“工藝品”為由,來進行仿古生產(chǎn),所以到底是假貨還是工藝品在法律上很難界定。
如今人們隨便逛哪家古玩市場,保準過眼處盡是“寶物”,官窯、高古玉、佛像、字畫、青銅器等等,博物館有的這里都有,博物館沒有的這里也有!造假販子連幾塊錢一枚的小銅錢都不放過,批量翻砂仿造。
廉價批發(fā)的低仿品,商人們賺得就是個出貨量,危害不大。但貪婪是無止境的,古董的價格越來越高,在利益的驅(qū)使下,高仿產(chǎn)業(yè)愈加瘋狂,有相當一部分人印刷字畫批發(fā)哪里有,要把假貨賣出真文物的價錢。
想要把文物仿制到能騙人,最重要一點就是做舊。比如說古董家具,故宮就有一批專業(yè)修復工匠,每年都要修復很多過去的宮廷御用家具,步驟為去塵、拆卸、除垢、修補、加固、組裝、燙蠟,再到最后的檢驗。
經(jīng)過工匠一番妙手回春,在不破壞古家具原有面貌的情況下,將其修復地完整如初。而造假者則是反過來,收藏市場最火的是明式家具,稍微好一點的就是百萬、千萬起價,于是家具販子便用新木料或者半新半老的木料來做舊。
針對不同水平的收藏家,造假方案也不同。低級一點的,直接用鄉(xiāng)下鏟地皮收過來的部分老家具,再混合新木料,用亞光涂料、油漆甚至皮鞋油,做出表面的一層假包漿,往往真正老的部分只是外面一層皮,也就是俗稱的“貼皮子”。
碰到眼光毒辣的藏家,就不能糊弄了,得用上好的紫檀、黃花梨等材料,然后做舊是關鍵一步,風蝕、蟲害、撕裂痕、敲打痕、螺紋痕等一個都不能少。
為了做出以假亂真的包漿,先要用挫草打磨表面,然后泡白醋、泡堿,用生石灰腐蝕出滄桑感,再用染發(fā)劑上色,用雙氧水沖洗。最后放到潮濕環(huán)境下,上方掛著幾個鳥籠,有些人為了效果好,會放2年時間,再修補一番拿出來賣。
為什么要掛鳥籠?這是因為要進行二次“美容”,鳥糞一方面能形成腐蝕痕,另一方面也令人感受到一種放置很多年的錯覺。此種造假成本高,但收益也是巨大,多少藏家天價購買的明式家具,就是這樣做出來的。
說完了古董家具,再說一個更典型的字畫造假,2017年貴州省遵義市曾破獲了一起特大字畫造假案,鄭某、汪某等人臨摹的假畫,在拍賣會上拍出了6000多萬,而鄭某臨摹的范曾等人的書法,連畫家本人都看不出來!
字畫造假需要的專業(yè)性更強,首先要有臨摹高手,熟知各個大師的風格,很多造假高手都是從小學起。然后有專人購買市場上的老宣紙,再調(diào)顏料、制印章或者運用改款、挖款技術,最后到做舊。
現(xiàn)在有電腦掃描,高科技印刷,能精確到每一個細節(jié),所以做舊依然是最重要的。把老宣紙做成古代的面貌,主要有“直染法”和“熏染法”兩種,前者以濃茶稀釋醋反復涂抹潑灑,直至紙張變黃變灰,后者以大鍋煮茶熏烤,以達到同樣的效果。
和老家具一樣,字畫有蟲蝕會顯得更逼真印刷字畫批發(fā)哪里有,造假者會在做舊之前讓一些老鼠或者昆蟲,在字畫上啃出一些蟲蝕痕,曾有一位古董商僅靠這一招,就賺到上億的收入。
盡管很多專家和拍賣行都堅稱,那些拍出去的字畫都是真品,但實際上“漏網(wǎng)之魚”有很多,比如齊白石生平只創(chuàng)作過1萬多件作品,而如今卻已經(jīng)拍出去24000多件,這其中有多少冤大頭,恐怕只有“打眼”的人自己知道了。
這種情況不僅在國內(nèi),國外也普遍存在。古董拍賣仿佛變成了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,假貨誰最后一個接手誰倒霉。除了家具和字畫,還有什么玉器“沁血”、瓷器“接底”甚至豆腐皮都能做成象牙,可謂無所不用其極。
古玩行業(yè)講究靠眼力說話,買真買假各憑本事,加上某些鑒定專家的不負責任,和拍賣行“不保真”條款的存在,無疑于“助長”了造假行業(yè)的繁榮。收藏是學識、悟性、財力、耐性的綜合,很可惜如今多數(shù)藏家都急功近利,讓整個市場充滿了不理性,如果哪一天假貨賣不出去了,才是收藏行業(yè)真正恢復繁榮的時候。
以上內(nèi)容來源于用戶投稿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,如有侵權,聯(lián)系我們進行刪除!